作者:雷晴
国家税务总局(中国)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税务局(以下称“厦门自贸片区税务局”)最近以“防风险、治未病”,助力企业发展为目标,加强辖区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税收风险管理,帮助企业及时识别、化解涉税风险,取得良好成效。目前,该局风险管理人员已辅导帮助24户企业通过自查消除涉税风险。
据了解,厦门自贸片区是“空海陆铁”多式联运的物流中心,区域内有多家道路货物运输企业。在日常经营过程中,企业因对税收政策不熟悉、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,时常会出现涉税风险。为此,厦门自贸片区税务局在分析当地货运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、经营特点的基础上,结合以往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企业风险特征,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行业风险分析模型,以此提高企业风险识别处理能力。
该局税源管理四科科长杜小芳介绍说,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,该局组建税收风险分析团队,建立“评估-管理互动工作机制”。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,风险分析人员利用风险模型,综合企业申报信息、财务信息和第三方涉税数据,对企业的税负状态、投入产出、财务核算指标等开展针对性分析,如发现企业指标数据异常,存在涉税风险,随即通过信息发送、电话通知等方式,通知相关企业及时开展自查。风险分析团队成员随后根据企业自查情况和实际需求,提供上门辅导服务、为企业纠偏的同时,讲解税收法规政策,帮助纳税人规范核算,完善财务管理制度,建立长效风险防范机制。
不久前,风险分析团队利用模型对企业指标进行风险扫描时发现,某货运企业运输耗材指标异常,可能存在成本核算不规范或少缴税款问题。于是,税务人员立即向企业发送了风险提示,并到企业了解情况。
税务人员了解到,该公司是一家提供粮食运输服务的货运企业。运输耗材指标异常,是由于企业在车辆轮胎、柴油等运输耗用品领用方面不规范。该企业由于运输业务量大,为降低成本,购买储存了一定数量的柴油和轮胎等耗用品,由于管理不规范,部分车辆领用库存燃油和轮胎后,却没有从事该公司运输业务,因此使账载和企业申报的耗材使用量虚高,导致经营成本增加,并因此少缴了税款。
在税务人员的指导下,该公司对企业耗材用品的领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,对已领用但未用于企业业务的燃油和轮胎等耗用品,按税法规定作视同销售处理,企业重新核算运输成本,补缴了税款。
在辅导企业自查过程中,税务人员还发现该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和购销合同后,有部分存在未缴或未足额缴纳印花税情况。税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税收政策辅导,指导企业申报补缴了税款。
随后,税务人员对企业规范运输耗用品的领用管理,以及完善成本核算和内控审核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,以避免企业今后出现类似涉税风险。
“税务人员的风险提示很及时,不仅让我们发现了管理中的‘病灶’,及时消除了风险,而且公司还借此规范了内部管理。”该公司财务经理李先生说。
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风控部门将根据应用情况,持续完善风险模型指标和功能,通过增强涉税风险辨识和处理能力,帮助企业规范业务行为,及时化解涉税风险,走稳发展之路。